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孝平对新冠肺炎的诊断和救治提出具有哲学思维的诊疗意见 | |||||
|
|||||
2月2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医院外科教授陈孝平参加光谷院区战时医务处疑难重症病例讨论会,作新冠肺炎救治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陈孝平院士与援鄂医疗队的专家们就新冠肺炎治疗中遇到的各种棘手难题开展深入探讨、总结经验、形成共识,全力以赴提高就治率。并深入广东中山三院医疗队及上海华山医疗队病区(icu)慰问医疗队员。 新冠病毒传染性极强,潜伏期时间幅度大,造成病人多器官而不仅仅是单靶点的损害,危重症病人病情进展快,陈孝平院士认为这些方面是目前防控疫情、救治病人要重点关注的。 陈孝平院士早期也曾是麻疹、流脑等传染病的救治医疗队员。他认为,重大传染性疾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必须汲取教训,建立长效防控机制,例如:通过分级诊疗,在每年的冬春季节,社区卫生中心可以将发热、感冒进行重点来抓,进行筛查,提前防控。 会上各医疗队共提出5例疑难危重病例,均为新冠肺炎病人合并多种疾病或多种并发症,陈孝平院士对每个病例仔细分析、认真剖析,提出了很多有帮助的建议。 如何改善病人的缺氧状况是各医疗队讨论的重点。"气道是否通畅,肺功能循环好不好,气体交换的呼吸膜厚不厚,氧气能不能通过去。"陈孝平院士说,"这三方面的问题弄清楚了,就能明确病人缺氧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堵塞肺部的分泌物,陈孝平院士建议,目前最好的办法是用药物排痰,比如使用大剂量的沐舒坦,纤支镜对改善毛细支气管的堵塞效果并不好。 为什么有的病人好了,有的病人病情加重,陈孝平院士认为在当前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所有的治疗都是对症治疗,关键是要帮助病人恢复平衡,"病人的免疫、内分泌、水电解质包括营养都平衡了,病人的生命体征也就稳定了。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治疗把病人的平衡找回来,一个一个把难关渡过。" 在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的同时,陈孝平院士就合理用药,呼吸支持措施,中西医结合治疗,也给予了建议:应根据每位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特别是在激素以及抗生素的使用上要把握三个原则,首先是有效,用药后病人情况好转;其次是有需要的病情才用;最后再考虑用药时间,不能因担心用药时间长就把药停了,那么前面的努力就前功尽弃了。 "陈院士作为一个外科的医生,能够对新冠肺炎的诊断和救治提出具有哲学思维的诊疗意见,真是大家!" 青岛市医疗队第二组领队李永春说。 "我主要是来学习的,今天的病例讨论大家都准备得很充分,专业知识扎实,我们大家一起努力,降低重症病人的病死率、提高治愈率。"讨论会结束后,陈孝平院士深入广东中山三院医疗队及上海华山医疗队病区(icu)慰问医疗队员。他表示,"想借这个机会当面问候各位援鄂医疗队的同行们,感谢大家,希望大家保护好自己,平平安安的过来,平平安安的回去。" |
|||||